百度搜索十年最大改版,搜索市场将迎来新一轮“洗牌”
作者:花花小萌主
百度,成立于2000年1月1日,创始人李彦宏拥有“超链分析”技术专利,使中国成为美国、俄罗斯和韩国之外,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。
多年来“遇事不决问百度”成了许多网友的第一首选,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百度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岌岌可危。
7月2日,百度搜索在AI Day开放日现场宣布进行十年来的最大改版,从搜索框、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。
作为一个上线20多年、拥有超7亿月活用户的产品,即将迎来“搜索3.0时代”,
意图重构于用户与信息的交互方式,也标志着AI技术从工具辅助向生态重构的质变跃迁。

01
百度的“十年最大改版”,究竟变在哪里
百度副总裁、搜索总经理赵世奇说,“我们愿意改,但不会为了变而变。”
那么此次,百度的“变”到底体现在哪里?
1.智能框:从输入工具到认知中枢
从外观上来说,百度此次的变革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搜索框变成plus版本,成为“智能框”。
在原先的经验里,百度搜索框只容得下十几个字篇幅有限,改变之下,现在可以放得下超过千字的长文本,拍照、语音、视频等能力也全面加强,比如升级后的方言搜索能力让习惯用方言的用户更轻松地获取答案。
甚至可以上传文件直接集成AI写作、AI画图等功能。
另外智能框的“智能”除了体现在输入上,还体现在理解上,不论是方案撰写还是疑问解答,即便用户只是模糊的需求也能找到答案。
以前由于关键词匹配困境,用户想要凭借糊涂的记忆寻找确定性,往往不得其法。
如今智能框通过“需求描述-内容拼图-综合分析” 的三阶认知引擎,将自然语言拆解为上百个语义单元,在跨模态知识库中完成关联推理。
比如当你想搜索一部小说或者电视剧,只记得一个故事的大概和人物设定,即使不清楚男女主人公的名字,依然能找到名称。
输入维度的指数级突破,让传统搜索框的“文本囚笼”被打破,成为多模态交互的全面升级。

2.百看功能:从信息列表到服务闭环
除了搜索框,百度的搜索结果页也有了新的变化,以往搜索结果页用户看到的是蓝色的链接,其中不乏许多广告链接,让用户不堪其扰。
如今AI整合出的多模态内容,被百度称为“百看”,不但有文本、表格,也有视频、图片,还能还能接入智能体或真人服务。
比如查询两地高铁车次信息,不仅显示车次信息,还会推荐与出行相关的攻略方案,甚至调用12306接口完成车票预订。
当蓝链退出历史舞台,百看通过“信息搜集-逻辑重组-多元化呈现”打造内容消费场景,将碎片化信息拼凑成结构化卡片,百度搜索已经从单纯的信息检索升级为服务闭环。

3.AI助手:从工具集合到认知伙伴
此次改变,“AI助手”也迎来重大能力升级。
首先,加入视频通话,并增强语音、图片和文件等多模态输入的能力,使AI助手具备“面对面”服务能力。
比如当用户展示故障家电时,AI助手可通过视觉识别定位问题,调用维修知识库生成解决方案,并同步推送附近维修网点信息。
其次,丰富了多媒体输出能力,全面支持图片、视频、笔记等内容的混合排版,同时可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智能调整输出结果。
第三,实现“智能创作、实时编辑、异步交付、一键存储”的一站式工作台能力。
最后,强化了深度搜索能力,模拟人类处理信息“感知-规划-执行-生成”的全流程,通过思维链多级推理,结合大模型多阶段自主反思能力,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多维的答案。

可见此次百度的“变”,基础层是“大语言模型+自研视频生成模型”,除了百度本身的文心一言外,还有商业研发团队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MuseSteamer与DeepSeek等外部模型。
MuseSteamer是全球首个实现中文音视频一体化生成的视频模型,在权威榜单VBench I2V中以89.38%总分登顶全球第一,
包含Turbo、Lite、Pro及全系列有声版,覆盖从普通创作者到专业影视机构的需求,可实现画面与音效、人声台词的协同创作,打破传统AIGC视频“先画面后配音”的割裂流程。
中间层则是“MCP+智能体+真人服务”,得益于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已收录1.8万+优质MCP。最上层就是面向C端的,上文提到的“智能框”、“百看”以及“升级版AI助手”。
对于用户体验来说,百度的“变”体现在从通用化到个性化,从工具化到内容化,提升信息获取效率并实现任务交付。

02
百度搜索为何要“变”,经历了什么
根据Statista数据,2021年11月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比高达86.82%,但到2024年5月已降至55.85%,全年市场份额跌破60%。
另外,根据国外数据机构statcounter数据,在PC端,2025年1月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中,必应占50.99%,百度占30.15%。
在移动端,百度虽然以2025年1月58.6%的占比仍占据主导,但面临小红书、抖音等内容平台的激烈冲击也增长乏力。
小红书拥有3亿月活用户,根据小红书此前公布的数据,平台上有1/3用户打开小红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。
尤其在2024年四季度,小红书的日均搜索量就已经达到了6亿次,相当于百度搜索量的60%,预计在2025年,小红书的日均搜索量会增长到10亿左右。
有人说,“百度一下你就知道”正在被“你的生活指南小红书”逐渐替代。
而视频的头部平台抖音,也于2024年8月上线“抖音搜索”,打造的内容搜索引擎。
2025年3月,抖音搜索App搜索框上方又新增“深度思考”功能入口,直逼百度。
外部平台的入局,不断成为信息获取的新入口,当用户有过沉浸式的内容消费体验,对于传统的“关键词-链接”模式,自然就觉得乏味。
百度就不得不从“信息工具”向“服务入口”转型,以应对用户需求从“找到”到“得到”的升级。
正如赵世奇所说,“搜索已经不是我们20年前理解的搜索了,今天我们不仅在和其他搜索引擎竞争,更是在和所有信息供给平台竞争。”

另外AI技术的不断升级,也在迫使百度适应新时代做出新改变。
无论是大模型、视频生成模型,还是MCP、Agent和内容重构能力,这是一场技术的改变。
如百度官方所言,“真正的AI搜索,不该是AI接一个搜索,而是搜索和AI模型的深度融合。”
AI技术是百度此次搜索业务全面革新的核心驱动力,在交互方式、服务形态、生态构建、技术架构等层面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。
可以说,在AI技术下,让百度的产品形态、商业模式,甚至生态关系,都有了变革的可能。

03
百度搜索变革究竟剑指何方?
百度搜索变革的意图是什么?
其实是智能时代的信息入口争夺。
“信息入口”一词是基于PC互联网提出的,可以理解为人们上网的入口,能够左右人们在互联网上的“路径”。
信息入口是用户获取信息的起点,控制入口意味着优先拦截用户需求,将流量导向自身服务或合作伙伴。
百度搜索的这场变革,不是简单的产品的变,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的变,是生态的变,是对“信息入口”的重新定义。
当智能框能理解用户未言明的潜在需求,当搜索结果页能自主完成复杂任务,当AI助手成为认知延伸的数字分身,搜索引擎正在进化为人类认知的外置大脑。
百度搜索正在企图以“一站式”生态,完成搜索即认知,连接即服务的入口定义转变,将简单的信息入口,变成智能生态中枢,以此来增强搜索引擎市场竞争力,获得流量分配权。
有人说,未来的搜索将没有结果页,因为需求在输入的瞬间就已被满足;未来的生态将没有边界,因为每个创新都能瞬间触达全球用户,这场竞争或许又将迎来新的局面。

结语
百度搜索十年来最大改版,从产品形态(智能框、百看、AI助手)到用户体验,都在致力于从“信息工具”向“服务入口”转型。
面对搜索引擎平台及内容平台的入口竞争,以及AI技术的不断迭代,百度搜索有契机有压力,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变。
将搜索变成服务,面对用户内容消费的一站式需求,打造智能生态中枢,这是百度的目标。
百度搜索能否能如官宣般重塑市场,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:你觉得百度这次大改版,对搜索广告有什么影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