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势涨16%,快手用AI撬动700亿强势崛起?

     分类 [运营干货]
2025/6/9 15:49:55 浏览量  255 喜欢  45
导读:快手14岁生日这天,不止涨股价,更拿出AI与“用户第一”的底牌,要把7亿用户的日子往前推一步,问题是——这次真能走通吗?

逆势涨16%,快手用AI撬动700亿强势崛起?

6月6日,快手在公司司庆上重申“用户第一”,同时官宣可灵AI一年营收破亿美金,股价逆势暴涨16.22%。

AI火归火,但普通人真的能从这个技术红利里分一杯羹?还是说最后只剩一地剪辑模板和“数字人盯梢”?

快手这14年都经历了什么?

2011年,快手诞生,最初是做GIF工具的,连社交都算不上。当时没有“用户第一”这种高大上的口号,做的是最简单的“记录”。

2014年,快手切入短视频社交圈,转型做内容平台,靠着“半熟人社交”和接地气的社区氛围,慢慢积累起一批“老铁”。

2017年,直播火了,快手跟上节奏,从“土味”审美逐步向“全民创作”靠拢,平台收入结构开始多元化,电商、打赏、带货一个个接上来。

2020年,疫情加速了线上消费模式,快手上市,走上台前。彼时它已不是一个单纯的“短视频平台”,而是带着就业、带货、内容生态的“数字社区”。

2023年,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,快手推出可灵AI,在10个月内不断迭代20多次,主打视频生成、数字人直播,并迅速落地商业变现。

2024-2025年,快手全面推动“技术+用户”双驱战略。就在今年的司庆日,可灵AI年化收入破亿美金,快手股价3天涨了16%,市场终于开始重新估值这家“技术公司”。

AI是新希望,还是新焦虑?

这事其实两面都有人说。

一边是创作者说:“终于有AI帮忙剪视频,效率起飞,数字人还能替我上班开播,不怕熬夜。”

另一边是做内容的中小商家反而焦虑了:“你说AI能做图做文做视频,还24小时不下播,那我们还怎么混?大家都一模一样,不比谁更便宜吗?”

平台搞AI,初衷可能是降本增效,但用户心里打的是另一笔账:如果AI做得太好,会不会把我们这群“做内容吃饭的”给卷没了?

还有一个矛盾点就是“可灵AI这么强,我要怎么才能用它挣钱?”这就好像大家都在说挖金矿,但你不知道去哪买铁锹。

不是第一次技术红利,也不是每个人都分到了

类似的场景其实我们以前也见过。

比如2012年自媒体刚起步的时候,一批人靠着图文公众号吃到了第一波流量红利,那时候只要你坚持写、懂点排版,月入过万不是梦。

再比如2017年的抖音刚兴起那会儿,只要你愿意拍、懂基本剪辑,三个月涨粉10万不是神话。

但每次技术浪潮来临的时候,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捧着金碗回家。平台会变,流量会变,最终留下的,往往是那些敢试错、愿意迭代、能跟上工具节奏的人。

现在的AI,不是洪水猛兽,但也不是万能药。它更像一辆你可以搭便车的顺风车,问题是你要知道从哪上车、什么时候上车、是不是坐错方向。

看完这波快手AI操作,最大的感受是:

平台已经明确告诉你方向了——“用户第一+技术赋能”,你就看怎么借这股风少走弯路。

想做内容创业的,别老盯着“写不出爆款文案”这种痛点,可以试试用可灵、豆包、Kimi这些AI工具写提纲+自动配图,再套模版;

想卖东西的,不妨研究下“0元开店”“数字人直播”的玩法,别再死磕一个直播间,要敢用工具,敢批量测试;

想做副业的,先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,先用20%的空闲时间搭好AI+项目的组合拳,也许就能避开那些“熬夜剪辑三小时,播放不到三百”的内耗。

总结一句话:时代不等人,但工具也不拦人。你不用什么都懂,但不能什么都不试。

整理不易,点个关注,感谢阅读。

 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微信公众号
苹果iOS虚拟币充值(抖音钻石、快币、薯币、比心币、他趣币、陌陌币充值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