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视频自媒体创作心法第52招:别急着动手,先搞清楚你要学的到底是啥
很多人不是输在不会做,而是压根没弄懂自己要做的是什么,短视频也是,学会正确“定义问题”才有机会解对。
不是光会动手,而是先学会看清问题的本质
我发现现在做短视频也好,学AI也好,有个挺常见的问题,
太多人一上来就“手速超快”,脚本软件下得飞快,剪辑直接上手,“我先试试看,做着做着就明白了”。
结果三天过去了,连自己到底想做啥风格、面向谁、要表达什么都没弄明白。
就像你玩掼蛋,第一张牌都还没理清楚,结果后面一堆牌乱打,最后对面出王炸你还笑呵呵说“我怎么没料到他有这个”。
不是你没能力,是你根本没“看清楚这局牌”。
短视频也一样,你不是输在技术上,是你压根没把问题“定义清楚”。
新工具层出不穷,问题比技术更需要搞懂
最近可灵AI(快手出的那个视频生成大模型)刚放出内测,抖音又在测“图文转视频”,
还有一大波低门槛视频工具卷着“让你一键搞定内容生产”的口号扑面而来。
表面看起来像是“人人都能做短视频”,但我发现一个反常现象:
工具越方便,越多人做不好内容。
为什么?因为你越容易动手,越容易“误定义问题”。
比如你本来只是想做一个陪跑账号吸引流量,结果看到别人做剧情类数据好,就去模仿搞了几条带演技的,做着做着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方向,然后又放弃;
或者你是想靠工具做自动化信息号,结果学了一堆配音剪辑,但目标始终模糊,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。
其实不是你工具用得不溜,而是你一开始“问题就定义错了”。
你以为你要学拍短视频,其实你要学的是“怎么做流量引导”;
你以为你要学AI文案工具,其实你要问的是“我缺不缺内容机制”;
你以为你没剪辑能力,其实你是没想清楚“你要表达的重点到底在哪”。
不定义清楚,就跟练枪不瞄准一样,打得越多越偏。
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学,要学的是“判断力”
我以前也特别爱动手,只要有个新项目,第一反应不是“去想”,而是“去干”。
学新软件、试新模版、搜最新标题技巧……结果搞了个七八天,才意识到——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。
那时候我开始反过来练习一件事:
遇事先问五个问题——
1. 我这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?
2. 这个问题属于哪个大方向?
3. 有没有人已经做过类似事,我能不能借来复盘?
4. 成功的关键变量是哪个?是不是我能控制的?
5. 如果干着干着发现不对路,我怎么撤退or微调?
这一套下来,我学东西的效率反而更高,掉坑的几率也小得多。
因为我不是在“凭感觉做事”,而是先定义清楚问题,把“打哪儿”搞明白了,才开始“怎么打”。
就像前阵子我看到有人说自己一天能出十条视频,但每条播放量都上不去。
我问他:“你是不是只在卷产能,却没想清楚你到底是想引流?变现?还是练号?”
他说:“我还真没细想。”
我就告诉他,产能只是执行力,你没定义对问题,产能越大,浪费越大。
可以输,但不能“稀里糊涂地输”
你可以今天学失败了,内容不爆;
可以今天判断错了方向,走了一条小弯路;
但你不能每次都“没搞清楚自己问题是啥”,然后就匆匆开始,最后连错在哪儿都说不清。
别怕慢,就怕乱。
遇到问题,第一件事不是“百度怎么做”,而是“问清楚我到底想解决什么”。
短视频是内容逻辑,不是体力劳动。
光靠拼命搬砖,不动脑子定义,你打了一手好牌,也可能变成“乱打一通”。
先问再学
内容行业没那么玄乎,不是比谁“软件用得多”,而是比谁“看问题看得准”。
你定义得越清楚,路径就越顺,工具才有用武之地。
今天心法分享到这,感谢阅读,点个赞和在看,下招见。